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谁写的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出处:《论语·子罕》:"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三军:军队的通称,古制,12500人为一军;匹夫:古代指平民中的男子;泛指平民百姓,男子汉;

夺:改变,换;

志:(某人的)志气。

译文:指普通人军队的首领可以被改变,但是男子汉(有志气的人)的志向是不能被改变的。 这句话形容了一个人志气的重要。

读解:长平之战,廉颇坚守不出,秦王派人去离间赵王和廉颇,赵王中计,派赵括代替廉颇,导致大败。

这是"三军可夺帅也。"

严颜宁死不屈,面不改色,"但有断头将军,无有降将军。"

这是"匹夫不可夺志也"。

这是孔子在表述,即使是一个普通人,也是要有坚定的志向的。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要改变一个人的坚定意志,是非常困难的。

"夺"的解读

从"三军可夺帅也"的"夺"说起

《论语·子罕篇第九》中有,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许多人认为,这里的"夺"就是"被夺走",王力《古代汉语》的注释就是:"三军人数虽多,如果军心不齐,它的主将也会被人夺走。"主将能被人夺走,志向也能被人夺走,这都不好理解,是说不通的。

其实,这里的"夺"并不是夺走,而是"改变"的意思。"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正确的解释应该是:三军中最重要的统帅是可以换人的,但是,一个普通人的志向却不可以改变。

孔子说这话的目的是告诉学生,一个人应 应该坚定信念,矢志不渝。

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谁写的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