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杨乃武与小白菜故事梗概
1、
杨乃武与小白菜,是清朝一桩冤案中的主人公。
2、清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十月,浙江省余杭县所在地余杭镇发生一起命案,豆腐店伙计葛品连暴病身亡。知县刘锡彤怀疑本县举人杨乃武诱奸葛品连之妻毕秀姑,毒毙葛品连,对杨乃武与毕秀姑重刑逼供,断结为“谋夫夺妇”罪,上报杭州府衙和浙江省署。杭州府与浙江省也照原拟断结,上报刑部。后经杨乃武之姐杨淑英二次京控,惊动朝廷中一批主持正义的官员,联名上诉。朝廷下旨,由刑部开棺验尸,才真相大白,冤案昭雪。
二、杨乃武与小白菜的真实故事
1、乃武与小白菜的故事:
2、在小白菜11岁的时候,小白菜的母亲与葛品连的母亲订了娃娃亲,要将小白菜许给葛品连为妻。葛品连成年后被继父推荐到豆腐店当伙计。在小白菜长到16岁时,葛品连便将小白菜娶进了门。
3、此时的杨乃武正好在巷口建造三间新房,建房的监工的伙计由葛品连的继父负责,在得知杨乃武还有多余的新房出租时,就为哥品连和小白菜夫妇租了一间房子,每月租金800文。这样,杨乃武和小白菜就在同一楼房内居住了。
4、葛品连仍在豆腐店帮伙,由于早上起得很早,有时晚上就宿在店中。小白菜一人在家,闲来无事,经常去杨乃武家中走走,有时就在杨乃武家与杨乃武同桌吃饭。
5、这时的杨乃武的第二个妻子大杨詹氏还在,小白菜与杨乃武来往频繁不至被人非议。后来大杨詹氏因难产去世,整座楼房有时就只剩杨乃武和小白菜两人。小白菜仍和以前一样,不避嫌疑,与杨乃武来往甚密。
6、后来有关杨乃武和小白菜有奸情的流言便传开了。小白菜夫妇在杨乃武处住了一年以后,杨乃武提出要求把房租增至每月1000文。小白菜夫妇觉得难以承受,就另行租了太平巷王心培隔壁的房子居住。
7、大杨詹氏死后三个月,杨乃武和小杨詹氏即詹彩凤结了婚。次年八月,杨乃武参加癸酉科乡试,中了浙江省第一百零四名举人。
8、扩展资料:
9、杨乃武,生于道光十六年(1836年),一个浙江省余杭县城内的小康之家,自幼勤奋好学,为人正直。杨乃武结过三次婚,第一个妻子是吴氏,第二个是大杨詹氏,后死于难产,最后娶了小杨詹氏。
10、小白菜本名毕生姑,乳名阿生,小杨乃武15岁,父亲毕承祥,不过在后来的一些文学作品中也称其为毕秀姑。小白菜八岁时随母再嫁到余杭县城,母亲嫁给喻敬天为妻,喻家与杨乃武是邻居,与葛品连也是邻居。
11、“杨乃武与小白菜”一案发生在清同治光绪年间,是晚清四大奇案之首。上个世纪90年代,陶慧敏主演的电视剧版《杨乃武与小白菜》更是让这个故事家喻户晓。影视剧形式的“杨乃武与小白菜”已广为人知。
12、参考资料:
三、《杨乃武与小白菜》是哪个版本的,主角是谁
吴老师是《渴望》里的刘慧芳
小艾是央视二套《生活》节目的赵琳
赵琳《生活》视频_土豆视频
梁璐是《杨乃武与小白菜》里的小白菜这三个都曾是全民女神级的人物。该阵容直逼高圆圆、贾静雯版《倚天屠龙记》。四、杨乃武和小白菜-有谁知道电视剧小白菜与杨乃武
1、电视剧《杨乃武》中小白菜是在第15集被打板子。
2、第15集简介:
3、刘锡彤给钱坦出了盖有知县府大印的谕单,钱坦便做了伪证,证明杨乃武在自己药店买过四十文砒霜。当陈鲁再审杨乃武时,便只将钱坦以钱宝生名义写的供词给杨乃武看了,杨乃武万没想到自己胡编的钱宝生这个人真的做了证。陈鲁维持了原判,判小白菜凌迟处死,判杨乃武斩立决。刘子和找到葛三姑,要葛三姑以小白菜的妹妹的身份,自己以小白菜表哥的身份,前去知府大牢见小白菜,要小白菜翻供,以救自已的性命。杨乃武的姐姐和妻子也得知知府维持了原判,想见到牢里的杨乃武,要他写上诉状子。 刘子和与葛三姑刚好跟杨淑英和杨妻住在同一个客店里。刘子和与葛三姑在知府大牢碰了钉子,根本不让见小白菜,意外发现了司狱来带杨家人去见杨乃武,便也盯上了司狱。刘锡彤得知杨家人进大牢与杨乃武见面,料到他们将上按察使衙门告诉,便先下手为强,带着银子前去找了按察蒯贺荪。 杨淑英问杨乃武该如何告状时,杨乃武告诉她只能按大清律法,只能一级一级地往上告才行,于是决定先到按察使衙门去喊冤告状。刘子和逼着司狱带着他和葛三姑进知府大牢见到了小白菜。刘子和要小白菜只有翻供才能活命,而且只翻一半供,就说不知道杨乃武毒死葛小大的事,全是杨乃武一个人所为。
五、小白菜的凄凉故事
1、杨乃武与小白菜
2、是清末四大疑案之一。同治年间,杨乃武与葛毕氏被怀疑通奸杀夫,在刑求后认罪,身陷死牢,含冤莫雪。此案惊动朝廷,在数度更审后虽还予清白,然而两人受尽酷刑折磨的悲惨遭遇仍令人不胜唏嘘
3、人物
4、杨乃武
5、字书勋,又字子钊,浙江省余杭县余杭镇澄清巷人,家世以种桑养蚕为业,性格耿直,为癸酉科乡试举人,人称“杨二先生”。三次娶妻,分别为吴氏(发妻,早亡)、大杨詹氏(死于难产)、小杨詹氏(本名詹彩凤)。
6、葛毕氏
7、即毕秀姑,绰号小白菜为葛家童养媳,长得白皙秀丽;因穿白衣绿裤,人称“小白菜”。杨乃武教毕秀姑识字,两人过从甚密,于是街坊有“羊吃白菜”的流言。
8、经过
9、葛毕氏的丈夫葛品连有流火宿症。同治十二年(1873年)十月初七,葛品连旧病复发。同治十二年十月初九,葛品连暴毙,验尸认为是砒霜毒杀。同治十二年十月十二,知县刘锡彤将杨乃武三次夹棍。杨乃武三次昏死,拒不画供。刘锡彤将供词“死者口鼻流血”改为“七孔流血”,并将一等人犯解送杭州府。而早年杨乃武曾举发当时是九品官吏的刘锡彤犯法,故有说刘锡彤根本对杨乃武怀恨在心,要屈打成招。
10、由于杭州知府陈鲁严刑迫供,杨乃武多次昏死,最后供认是他给的毒药。葛毕氏被陈鲁以通奸杀夫之罪判决“杨乃武斩立决,葛毕氏凌迟处死”。同治十二年十一月初六,上报浙江按察使蒯贺荪。
11、杨家不服,到杭州喊冤告状。杨乃武胞姐杨淑英(菊贞)曾在夏同善家做过保姆,透过夏同善与刑部分管浙江司刑狱林文忠将案卷送至军机大臣兼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翁同和手里,认为疑点重重。后慈禧太后下旨,刑部令浙江巡抚杨昌濬重新审讯,并遣监察御史王昕私访民间,得知爱仁堂并无卖砒霜。可惜杨昌濬为保面子和曾参审官员的乌纱帽,竟依仗左宗棠拥兵边疆之势,复以“通奸谋命”上奏。
12、清廷委浙江学政胡瑞澜为钦差大臣,重审此案。但胡对刑法无知,敷衍上谕,刘锡彤又用重金贿赂了胡瑞澜左右官员,以严刑逼供。葛毕氏受不了烧红铜丝穿乳极刑,再次诬供杨乃武指使杀人。胡瑞澜以为:“案经反复推究,供词佥同,并无滥刑逼供之事。即照本律科断,杨乃武斩立决,葛毕氏凌迟处死。”监察御史边保泉弹胡瑞澜复审草率。
13、同治十三年(1874年)九月,杨淑英陪同詹彩凤第二次进京,由夏同善引荐,求遍浙江籍在京官员三十余人。夏同善会同王昕亲自上疏,为杨乃武平反。同年十二月十日,《申报》载:“本馆近两日连录余杭詹氏都察院奏请敕刑部复审呈稿一纸。此案干系重大。核其大略:‘该县民葛品连于十月初九被乃武妻葛毕氏加毒毙命,葛品连母疑而告县,呈内唯毕氏是指。知县验勘讯情,拟以举人杨乃武与葛毕氏通奸,与伊夫构嫌,因办毒药使该氏毒死其夫。’”《申报》亦登出,杨淑英上都察院的状纸与都察院所公布的版本有所不同,例如少了“屈打成招”的词语。
14、光绪二年(1876年),刑部尚书桑春荣亲审此案,开棺重新验尸。在刑部任职六十年的老仵作照《洗冤集录》说法,证实葛品连并非毒发身亡,乃得病而死,只是骨头表面发霉。光绪三年二月,震惊朝野的“杨乃武与小白菜”案宣告终结,杨乃武与葛毕氏获无罪出狱;但因在狱中多次被严刑拷问,已一身伤残,而且连功名也不能恢复。而胡瑞澜、杨昌濬以下三十多名官员则撤职查办,大都是出身湘军的“两湖派”将领,使得左宗棠的“两湖派”势力受到严重打击。
15、在此事上,上海的新闻报章《申报》,连续报道此案,矛头直指朝廷官官相护,暪上欺下,引来民间舆论、浙江乡绅以及浙江籍官员对杨乃武的同情,由于杨昌濬涉嫌包庇下属,欺压浙江乡绅,故不少浙江籍官员为杨乃武奔走,希望可以为杨乃武翻案。同时亦惊动两宫太后与恭亲王奕䜣,下令重审此案。
16、杨乃武晚年以植桑养蚕度过余生,1914年9月患疮疽,不治身死。毕秀姑回到余杭,出家为尼,法名“慧定”,卒于1930年。
本文由升坤信息网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mummymall.cn/ugbd/4e5cc834400157511.html